,game bài đổi thưởng uy tín(www.vng.app):game bài đổi thưởng uy tín(www.vng.app) cổng Chơi tài xỉu uy tín nhất việt nam。game bài đổi thưởng uy tín(www.vng.app)game tài Xỉu game bài đổi thưởng uy tín online công bằng nhất,game bài đổi thưởng uy tín(www.vng.app)cổng game không thể dự đoán can thiệp,mở thưởng bằng blockchain ,đảm bảo kết quả công bằng.
专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2023年经济有望增长5%以上,消费将成经济整体恢复主引擎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2-09 15:27:40
◎在低基数效应作用下,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7%以上,消费将成为经济整体恢复的主引擎。
◎总体判断,2023年经济有望实现5%以上的增长。如果改革开放加大力度,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市场预期有效改善,实际增速有望高于预期。
每经记者 张蕊 每经编辑 陈星
近期,各地都为促消费使出了浑身解数。
南宁围绕扩大汽车消费、激活餐饮消费、提振住房消费等十四个方面提出38条措施;
四川发文明确开展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家装等系列促消费活动,举办第二届中国(四川)国际熊猫消费节;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武汉、西安、济南、哈尔滨等多地均在发放各种类型的消费券……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中央为什么特别强调促消费?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需从何处发力?从消费的角度看,今年的经济增长情况如何?
带着这些问题,《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专访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
王一鸣认为,从2023年“三驾马车”的走势看,净出口的贡献将明显减弱,投资增幅将与去年大体持平,增强内需驱动作用重在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低基数效应作用下,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7%以上,消费将成为经济整体恢复的主引擎。”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增强内需驱动作用重在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作为“三驾马车”之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多大?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23年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中央为什么要特别强调促消费?
王一鸣:谈到经济增长动力,离不开对消费、投资、净出口“三驾马车”的分析。疫情前的2010~2019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58.9%,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疫情后,居民接触性、聚集性消费受限,活动半径缩短,加之收入增长放缓,预期下降,消费持续低迷,消费恢复明显滞后于出口和投资。
2022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2.8%,比2021年下降32.6个百分点,说明消费受疫情的影响很大,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偏离正常水平。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这不仅对推动经济整体好转有基础性引领作用,而且对扩大国内需求、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有重大意义。
从2023年“三驾马车”的走势看,净出口的贡献将减弱。全球经济持续下行,通胀水平仍处高位,主要经济体出现滞胀的风险上升,外需疲弱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进一步加深。2022年前三季度,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32%。但自8月份以来,出口额当月增速明显走弱,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回落,四季度已形成拖累。2023年在外需持续疲弱的情况下,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将进一步下降,经济增长必须更多依靠内需驱动。
从内需看,投资增速提升空间有限,基础设施投资受高基数和增量政策空间的制约,增速难有明显上升;制造业投资受高基数和外需放缓的影响,增速或有放缓。房地产开发投资有望筑底企稳,对固定资产投资下拉幅度会明显小于去年。总体上,投资增幅将与去年大体持平。
增强内需驱动作用重在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消费受疫情的影响最大,恢复和扩大的潜力也最大。去年末到今年初,我国持续优化防控措施,随着经济活动的全面放开,被抑制的消费潜力将加速释放,消费将成为今年经济回升的主引擎。
重振消费信心有赖于收入稳定增长和预期改善
NBD:2022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32.8%,较前一年的65.4%几乎减半,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落差?据您观察,当前消费复苏的迹象是否已经出现?
王一鸣:2022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32.8%,较2021年出现较大幅度回落,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疫情冲击超出预期,各类消费场景受到严重冲击,对消费形成直接影响。
二是持续三年的疫情对居民收入和预期影响较大,消费倾向下降。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2.9%,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下降0.2%。与此对应,居民储蓄意愿增强,形成了超出正常水平的“超额储蓄”,这主要是受到预防性储蓄增加的影响。
三是低收入群体消费下降更为明显。疫情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低收入群体冲击更大,边际消费倾向更强的低收入人群收入增长偏低,对扩大消费形成明显制约。
四是服务消费持续低迷。比如,2022年餐饮收入下降6.3%,比商品零售额增速低近7个百分点。
五是居住类消费动力减弱。房地产市场持续回落,造成家具、家电、家居用品及装修材料等商品消费整体走弱。2022年家具、建筑及装潢材料零售额同比分别下降7.5%、6.2%。
六是中心城市消费增长乏力。受疫情影响,2022年上半年,上海、北京、苏州、南京和成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下降16.1%、7.2%、5.9%、3.2%和0.3%。
可以看出,上述因素都与疫情有直接或间接关联。随着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线下消费场景加快恢复,消费已明显回暖。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发票数据,春节假期全国消费相关行业销售收入与上年春节假期相比增长12.2%,其中服务消费同比增长13.5%,比商品消费增速高3.5个百分点,旅游、餐饮、交通、住宿等服务消费明显反弹,“人挤人”热闹场景重新回归。
当然也要看到,三年来,部分居民家庭资产负债表受损,消费的持续恢复有待资产负债表的修复,重振居民消费信心也有赖于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和预期改善,这需要经济的全面好转来支撑。
加大促消费政策力度
NBD:当前,我国要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需要从哪些方面发力?
王一鸣:首先,要稳定居民收入预期。消费是收入的函数,腰包鼓了,消费才有动力。稳就业才能保障居民收入,扩大消费才有更大空间。因此,要通过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增加居民收入,进一步稳定预期,增强居民消费信心。
其次,加大促消费政策力度。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促消费活动,促进接触型消费加快恢复。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采取发放消费券等有效举措促进消费。合理增加消费信贷,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等消费。
第三,提高低收入居民消费能力。疫情对低收入群体影响最大。通过增加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提高低收入居民消费能力。适当扩大教育、养老、医疗和育幼等领域公共服务支出,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
第四,积极恢复服务消费。加快服务业市场开放,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发展服务业,发挥民营企业在扩大服务供给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国实际进一步提升教育、医疗、健康、养老等服务消费领域标准化水平。
第五,坚持“房住不炒”。房地产对就业、居民财富、消费都有重要影响。要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回暖,带动家具、家电、家居用品及装修材料等消费。
第六,引导“超额储蓄”有序释放。疫情期间,预防性储蓄和被动性储蓄明显增加,形成了超出正常水平的“超额储蓄”,需采取针对性措施引导其有序释放。
总之,只要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预期改善愿消费、信心增强敢消费,疫情期间被抑制的消费潜能就会加速释放,经济整体好转就会加快实现。
2023年经济有望实现5%以上的增长
NBD: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从消费来看2023年的经济增长情况,您有什么样的预判?
王一鸣:2022年居民消费恢复较为疲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2%。2023年随着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和线下消费场景加快拓展,被压抑的消费潜能将加快释放,消费市场将逐步恢复,特别是旅游、餐饮、交通、住宿等聚集性、接触性消费或将出现补偿性反弹,并逐步回归常态。
总体上看,在低基数效应下,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7%以上,消费将成为经济整体恢复的主引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望回归到疫情前水平。同时,经济好转、就业改善、居民收入提高,都将有效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这样,就能形成恢复和扩大消费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NBD:市场普遍认为,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将不断积聚增强,经济活力会加速释放,您认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一鸣: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细胞,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改善预期、提振信心,特别是提振企业和企业家信心,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对增强经济内生动力尤为关键。
当前,十分重要的是调动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积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其中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激发民间投资热情,把蕴藏在民间的资源和力量充分调动起来。对于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来说,政策稳定性、营商环境公平性、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保护等是影响预期的主要因素。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只要我们聚焦和回应市场关切,保持政策稳定性和可预期性,清除有碍公平竞争的制度障碍,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成效提振企业和企业家信心,把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就能激活经济活力,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中国经济就一定能实现明显回升和整体好转。
NBD:有专家预测,2023年中国GDP将回到5%~6%的增长水平,您怎么看?
王一鸣:过去三年,疫情是影响中国经济恢复的关键变量。2023年,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对经济运行积极影响将全面显现,再加上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叠加发力,将对经济形成向上的巨大推动力。2022年经济增速基数较低,基数效应也将对2023年经济回升形成一定支撑。总体判断,2023年经济有望实现5%以上的增长。如果改革开放加大力度,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市场预期有效改善,实际增速有望高于预期。
封面图片来源: 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